|
|
|
|
|
|
|
|
|
|
今年一季度,全国市场监管部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推动市场监管创新,提升食品药品安全和质量安全保障水平,推进知识产权创造、保护和运用,着力改善营商环境和市场秩序,维护消费者权益,市场准入环境、竞争环境和消费环境不断改善,为元旦春节和全国“两会”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为经济健康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市场环境。
一、准入制度改革有序展开,市场准入环境进一步优化
(一)市场准入的社会满意度平稳提高。市场准入改革是“放管服”改革的先导,是激发市场活力和创造力的关键。全国市场监管部门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政府工作报告部署,坚持自我革命,坚持改革创新,各项改革工作已经全面部署,一些重要改革措施已出台实施。
围绕企业的市场准入,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大幅度压缩企业开办时间,组织开展扩大“证照分离”改革试点,出台规范“多证合一”改革文件,推行“最多跑一次”等便利化改革。围绕产品的市场准入,推进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制度改革,全国“一企一证”改革于1月15日起全面实行,精简整合特种设备行政许可子项目,取消制造计量器具、标准物质制造许可等。持续推进食品经营许可“两证合一”,深入推进药品医疗器械审评审批制度改革,化解药品注册申请积压矛盾。围绕知识产权创造,改革精简商标注册程序,规范专利代理审批,提高商标、专利审查效率。同时,许多地方开展“营商环境提升年”建设,向国际先进水平对标。
通过改革,进一步消除了市场准入的制度性约束,提高了投资创业的便利化水平,得到社会的积极反响和较高评价。根据互联网137万条相关数据分析,一季度网民对市场准入环境的正面评价占86.33%,略高于2017年平均水平。对营商环境的评价持续走高,满意度从2013年的89.93%提升至今年一季度的92.46%。
(二)市场主体的活力和创造力保持活跃势头。随着新企业、新产品、新发明快速进入市场,为经济繁荣发展增添了新的动力。
一是新设市场主体较快增长。一季度新设市场主体377.6万户,受3月份负增长的影响,同比增长4.9%,平均每天4.2万户。其中,企业新设132.3万户,增长5.4%,平均每天1.47万户。个体工商户新设240.4万户,增长5.8%。
新设企业结构呈现新特点。服务业增长较快,制造业出现负增长,外商投资企业大幅加速。一季度,第三产业新设企业104.9万户,同比增长6.5%。其中,教育、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等新兴服务业,同比分别增长21.3%、17.6%、9.8%。自2016年持续回升以来,制造业新设企业首次负增长,同比下降1.9%。金融企业继续负增长,同比下降8.4%。房地产业保持较快增速,同比增长15.6%。外商投资企业新设2.2万户,同比增长90.7%。特别是广东省,新设外资企业增长2.8倍,占全国的59.6%。显示出粤港澳大湾区开放政策的积极效应。
至3月底,市场主体总量达到标志性高点,达到1.002亿户。其中,企业3133.1万户,占31.3%。按2017年底全国人口计算,平均每千人拥有市场主体72.1户,平均每千人拥有企业22.5户。
新设市场主体的大量涌现,成为创业创新活力的重要标志,对宏观经济的重要作用不断提升。据测算,2013-2017年,新成立市场主体发展质量持续向好,新办纳税人创办当年纳税对税收增长的贡献率从7.8%提高至30.2%。新设市场主体只要有就业扩大、有税收增长,对整体经济发展的贡献就越大。
二是为新产品便捷进入市场创造条件。一季度,审查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企业1713家,其中1299家企业通过简化审批程序取得生产许可证。自2018年1月15日在全国推行“一企一证”改革,共有16家企业通过“一企一证”取得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进出口工业产品质量稳步提升。
通过药品医疗器械审评审批改革,药品注册申请积压已由高峰时的2.2万件降至4000件以内,各类药品注册申请基本实现按时限审评审批。一季度,审议批准42个药品品种上市,核发国产药品批准文号96个,进口药品注册证48个,港澳台医药产品注册证8个,进口药品分包装批准文号17个;完成医疗器械产品审批448项。
三是知识产权创造热情高涨。商标注册申请量保持快速增长势头。一季度,商标注册申请量153.1万件,同比增长83.0%,创历史新高,其中,网上申请134.3万件,占申请总量的88.1%。商标注册量118.2万件,增长85.9%。商标有效注册量继续居世界首位,至3月底,商标有效注册量1600.1万件,平均每万户市场主体商标拥有1596.3件。商标质权登记量快速增长,一季度办理质权登记244笔,同比增长37.1%,涉及担保债权123.2亿元,增长80.9%,帮助小微企业解决“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商标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根据英国知名品牌价值咨询公司Brand Finance发布的“2018年全球品牌500强”报告,有66家中国企业上榜,比2017年增加11家,其中22家进入100强,比2017年增加6家。
企业的创新意识和专利意识不断增强,成为带动专利增长的主要力量。一季度,我国发明专利申请量39.1万件,同比增长36.5%;实用新型专利申请量53.4万件,增长48.9%;外观设计专利申请14.5万件,增长20.9%。发明专利申请中,国内申请35.6万件,其中国内企业申请23.6万件,同比增长46.1%,占国内总量的66.2%,对发明专利增长的贡献率达70.9%。专利审查能力不断提升,为市场主体及时获得专利保护提供了有力支撑。我国对外专利布局能力不断提高,受理PCT专利申请0.94万件,增长12.5%,其中国内申请人提交0.88万件,增长16.8%。新增专利权质押金额182亿元,同比增长12.5%;涉及质押项目数873项,同比增长28.7%,为企业解决融资难问题发挥了积极作用。
二、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市场竞争环境持续改善
(一)市场竞争环境总体平稳。加强市场监管是营造良好市场环境的重要保障。全国市场监管部门把规范市场秩序、维护公平竞争作为重要着力点,在放宽市场准入的同时,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工作的成效显现,监管执法震慑作用增强。
以实施新《反不正当竞争法》为契机,强化竞争执法力度。针对网络交易、广告市场等问题多发的特点,开展重点领域监管执法。落实“四个最严”要求,加大对食品药品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确保人民群众买得放心、吃得安全。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和“质检利剑”行动,强化对特种设备和质量监管。加强商标专利执法工作,推进知识产权保护。建立企业信用监管长效机制。
市场监管工作取得显着成效,市场竞争环境持续改善,社会给予高度评价。根据互联网751万条相关数据分析,2018年一季度,网民对市场竞争环境的正面评价为80.13%,高于2017全年平均水平。网民对于市场监管的主要举措,都给予较高的评价。
(二)市场监管执法力度进一步加大。针对影响市场竞争环境的突出问题,把规范市场秩序、维护食品药品安全和产品质量安全作为工作重点,加大市场监管执法力度。一季度,全国市场监管系统查处各类违法违章案件15万件。
加强工商行政执法。强化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执法,开展网络、广告等重点领域专项行动。一季度,查处案件6.2万件,同比下降3.8%;案值21.6亿元,增长169.4%。从案件数量看,市场主体准入监管案件、无照经营案件、竞争执法案件分列前三位,合计占案件总数的56.0%。从案件增速看,网络交易案件、传销案件、广告监管案件增长较快,同比增速分别为104.5%、51.4%、40.9%,其中网络违法案件数量为近五年之最。
主要特点:一是市场准入监管案件量位居各类案件之首。查处市场准入监管案件1.61万件,占案件总数的25.8%。二是网络交易违法案件持续快速增长,共查处网络交易违法案件4765件,同比增长104.51%,案件量为近五年之最,商标、质量及广告领域问题较多。三是虚假广告案件增长快、占比高。查处广告案件5655件,虚假广告占54.16%,虚假广告案件量和占比均创近年同期新高。四是侵犯知识产权案件和商业贿赂案件大幅增长,拉人头收取入门费传销活动的案件值得关注。查处竞争执法案件8763件,其中传销案件218件,同比增幅较大,增长51.39%。
加强食品药品监管。保持打击违法犯罪高压态势,开展食品、保健品和虚假宣传整治行动,部署对食品、高风险药品进行抽检,加大对流感疫苗生产等专项检查,对部分地区进口食品开展专项整治,组织对食用农产品批发市场专项治理。一季度,查处食品药品违法案件7.9万件,罚款8.4亿元。吊销许可证75件,捣毁制假售假窝点148个,移送司法机关处理案件1137件。
加强产品质量监管。组织开展质量执法打假工作,一季度,查处质量违法案件8760起,同比增长58.7%,大案要案26起,涉案货值1.78亿元,移送公安机关案件26起。加大缺陷产品召回力度,召回缺陷汽车51次,涉及车辆19.6万辆,召回缺陷消费品115次,涉及产品463.6万件。加强产品伤害监测,全国17地56家产品伤害监测点医院共采集与产品相关的伤害信息2.5万例,针对发现的童车、切面机等较为突出的质量安全问题,联合主产区政府和相关技术机构实施干预措施。
加强专利行政执法。深入开展专利执法行动,一季度,全国专利行政执法办案总量5204件,同比增长9.8%。其中,专利纠纷办案3961件,增长10.5%;查处假冒专利案件1243件,增长7.8%。
加强“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商365bet平台网投_官网体育在线365_365etb为什么关闭账号制定第二版随机抽查事项清单,明确8类31项抽查事项;发布随机抽查工作指引,严格检查标准、检查方式和流程,进一步规范随机抽查工作。质检365bet平台网投_官网体育在线365_365etb为什么关闭账号印发随机抽查事项清单(2018年版),分四次组织开展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累计抽查了7206家企业的8501批次产品,检出910家企业的928批次产品不合格,对抽查不合格产品及其生产企业依法进行了处理。同时,发现并依法处理涉嫌假冒、无CCC证书产品23批次。
(三)企业信用监管长效机制不断完善。企业信用信息公示制度取得积极成效,至3月底,全国已经公示年报的企业802.6万户,比上年同期增加301.3万户,累计有451.2万户企业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公示即时信息1036.2万条。涉企信息归集共享与联合惩戒不断加强,目前经营异常名录实有市场主体469万户,其中企业424万户,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实有3.2万户。至3月底,联合限制失信被执行人担任企业高管25.7万人次。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作用进一步发挥,一季度,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日均访问量4094.1万人次,日均查询量321.2万人次。
三、加强消费维权力度,市场消费环境持续向好
(一)消费环境满意度持续提高。围绕节假日、“3.15”等重点时段和消费热点难点问题,加大消费维权力度,及时查处“3.15”晚会曝光问题,消费环境不断改善,人民群众幸福感和获得感不断提升。
针对严重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突出问题,加大执法力度,开展跨区域联合打假。针对消费者重点关注的食品药品领域,开展整治行动,加大检查抽查力度,公开抽检结果和典型案例,强化消费安全风险防控。针对缺陷产品,加大召回与下架力度,督促责任方认真履行缺陷召回法定义务。针对消费者的各种诉求,启用全国12315互联网二期投诉平台,发布50个大中城市消费满意度报告,引导群众科学理性消费。27个部门联合开展放心消费创建活动,推动消费维权社会共治。
产品质量安全形势稳定向好,质量水平稳步提升。一季度全国制造业产品质量合格率为93.87%,同比提高0.1个百分点,连续4年保持稳定增长。根据互联网372万条数据分析显示,一季度网民对消费环境评价继续提高。网民对商品消费、服务消费、消费维权满意度分别为89.07%、85.85%、84.69%。消费者对中国品牌关注度不断提升,一季度,国内品牌搜索量占比达52.14%,比国外品牌搜索量高4.28个百分点。
(二)消费维权力度不断增强。牢固树立消费者至上的思想,以深入落实新《消法》为主线,以食品药品领域为重点,加强节日消费和新消费市场监管,创新消费维权机制,加大消费维权工作力度,推动消费环境综合治理。
一季度,共受理消费者诉求202.44万件,同比增长14.2%。其中,投诉63.4万件,举报9.2万件,咨询129.9万件。受理消费者投诉63.4万件,同比增长57.4%。其中,已办理55.1万件,办结率87.0%;调解成功36.1万件,增长37.6%,调解成功率65.5%;涉及争议金额11.6亿元,增长32.7%;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5.9亿元,增长28.7%。
受理消费投诉的主要特点:一是在商品和服务投诉中,商品投诉占比高,增速快。商品投诉35.5万件,占56.1%,增长69.4%;服务投诉27.8万件,占44.9%,增长44.3%。二是在商品投诉中,日用百货、交通工具、通讯器材投诉量位居前三位,分别占28.0%、11.1%、9.8%。三是在服务投诉中,网络购物投诉量大、增长快。受理网络购物投诉8.1万件,同比增长31.0%。四是在投诉内容中,广告和商标问题投诉量增长迅猛,同比增速分别为219.4%、209.1%。五是在投诉区域中,56.2%的投诉量集中于广东、浙江、湖北、山东、四川五省。
(三)食品药品安全形势总体向好。以提升食品药品安全保障水平为目标,创新监管方式,整治突出问题,加强风险防控,全国没有发生重大食品药品安全事件。
保持打击违法犯罪高压态势。联合公安部印发《关于加大食品药品安全执法力度严格落实食品药品违法行为处罚到人的规定》,加大对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向社会公布未经许可生产经营、虚假标识声称、非法添加药物等10起典型案例,巩固整治成果,增强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
加大食品药品安全风险管控力度。一季度,检查食品、药品、医疗器械、化妆品生产经营企业545.9万家次,对96家食品生产企业开展106次体系检查,发现违法违规主体12.4万家次,完成整改17.8万家次,收回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证书20张,撤销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证书324张。
加强食品药品质量抽查和信息公示。一季度,食品安全监督抽检33.7万批次,样品总体合格率达97.4%。药品、医疗器械、化妆品监督抽检1.9万批次,合格率96.5%。发布食品抽检信息通告12期、不合格药品通告5期、国家医疗器械质量公告2期、不合格化妆品通告9期,公开2017年所有医疗器械境外检查结果,接收投诉举报信息31.2万件。
四、市场环境呈现趋势性特点,对市场监管改革创新提出新要求新挑战
(一)市场主体具有持续较快增长的潜力,释放改革红利仍具有较大空间。近年来,随着商事制度改革,我国市场主体持续较快增长,总量规模不断扩大,虽然不可能持续都是高增长,但仍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一方面,我国企业密度还不高,千人拥有企业数量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另一方面,我国经济仍处于创业创新的繁荣时期,技术的变革降低了创业的门槛,高素质人才的积累提升了创业能力,全社会已经形成浓厚的投资创业氛围。从投资创业的便利程度看,目前还面临不少制度性障碍。作为未来发展方向的服务业,作为最具市场活力的民营经济,还面临过多准入限制。我国在世界营商环境的总体排名还处于中等水平,与我国整体经济发展水平很不适应。进一步释放我国经济蕴藏着的巨大潜力,充分激发市场活力和创造力,还有很大的改革空间。
(二)企业对公平竞争环境的依赖度持续提高,对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提出更高的期望。近年来,社会上呈现出一种积极趋势,不仅专家学者呼吁市场公平竞争,市场主体也迫切期望有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许多企业家强烈呼吁,要减少各种不合理的优惠补贴,政府要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大数据分析表明,企业对公平竞争环境的依赖度稳定上升,由2017年一季度的0.21上升至2018年一季度的0.26,远远高于对产业扶持政策的依赖。这是市场经济走向成熟的重要趋势。特别是在我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进程中,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条件。无论是创新发展、创新引领,还是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关键要发挥市场的力量,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要公平竞争、优胜劣汰,要鼓励创新、保护发明创造。目前,虽然我国市场环境不断改善,但也面临不少问题,成为影响企业健康发展和市场经济高效运行的重要因素。
(三)我国知识产权创造创新进入快速增长时期,对知识产权保护提出更高的要求。知识产权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国家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重要支撑。目前,我国知识产权的发明创造进入繁荣发展时期,商标有效注册量连续16年居世界第一,发明专利申请量连续7年居世界第一。随着我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企业的品牌意识、知识产权意识会越来越强,打造特有的商标品牌、强化专利支撑,将成为增强企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随着经济全球化,特别是在全球经济面临矛盾和波折时期,知识产权往往成为国际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近年来我国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和保护取得巨大进步,但面临的矛盾问题依然突出。一些企业的商标、专利面临着侵权仿冒的风险,同时国外对我国商标的抢注和仿冒问题也时有发生。在这种背景下,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对于鼓励发明、鼓励创新,提高经济发展的核心竞争力至关重要。
(四)消费经济日益丰富多样,消费者权益保护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和科技变革加快,消费经济进入繁荣发展和快速变革时期,新的消费趋势、新的消费领域、新的消费模式不断涌现。这既是经济发展中的突出亮点,给广大消费者带来福音,也对消费维权提出新挑战。网络市场爆发式发展,假冒伪劣、误导宣传、信息泄露问题突出,分别占网络消费问题的29.4%、22%和13.4%。共享经济、数字经济的兴起,共享单车押金退款难、平台公司大数据“杀熟”问题成为热点。老年人消费、婴幼儿消费的高涨,保健用品、婴幼儿用品的侵权问题频繁发生。农村消费市场的兴起,城乡结合部、农村集市成为假冒伪劣的重灾区。跨境消费的发展,假海淘、消费者额度被盗用等新的问题开始出现。一些新的传销模式,通过网络与非法集资、金融诈骗相融合,造成更大影响和危害。如何维护好消费者权益,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成为市场监管面临的重要任务。
(五)维护全国统一大市场仍是扩展我国经济发展空间的重要潜力所在,迫切需要打破行政性垄断。在全球经济激烈竞争中,尤其是在国际贸易摩擦加剧的背景下,我国拥有的庞大市场潜力,成为支撑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优势所在,也是许多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的优势所在。我国许多互联网企业和新产业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我国大市场的优势,形成大市场、大产业、大公司的发展格局。由于一些部门和地方的行政性垄断,把全国统一大市场分割为地方性和行业性市场,阻碍着商品、要素的自由流动和市场公平竞争,弱化了我国统一大市场的优势和潜力。有些部门出台的行业性、产业性政策规划,更多地注重产业发展、行业秩序,抑制新技术、新模式带来的竞争和挑战。有些地方政府还是作为发展的主体,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地方保护、隐性壁垒依然存在。如何打破行政性垄断,规范政府部门的行为,这对市场监管提出新的挑战。
五、顺应新趋势新要求,进一步推进市场监管改革创新
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总体部署,认真落实国务院《“十三五”市场监管规划》,推动“质量提升行动年”,强化食品药品安全保障,以市场监管机构改革为契机,围绕高质量发展,整合监管资源,更新监管理念,创新监管方式,提高监管效能,加强从生产到流通到消费的全过程监管,着力为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主要做好五方面重点工作。
(一)进一步扩大商事制度改革效应,加大市场准入改革力度。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要顺应社会的期望,适时推出一些标志性改革举措,促进市场主体活跃发展,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夯实基础。
要以深化商事制度改革为切入点,围绕大幅压缩企业开办时间,对标国际先进标准,全面提高商事登记各环节的效率。要从企业的市场准入改革延伸到经营许可改革,扎实推进证照分离改革,着力做好照后减证,着力解决准入不准营的难题。要从企业的市场准入改革,向行业的市场准入、不同所有制的市场准入、产品的市场准入改革扩展,进一步放开对服务业、民营经济的准入限制,把深化生产许可证改革作为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的重要举措,改革对新产品新技术进入市场的限制。以推动外资企业商务备案与工商登记“单一窗口、单一表格”办理为契机,为进一步扩大吸引外资创造条件。
(二)强化重点领域监管执法,守住市场监管安全底线。要把维护市场秩序,维护市场公平竞争,坚守质量安全底线,作为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力量,作为转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
坚持把食品药品安全摆在首要位置,落实“四个最严”的要求,实施专项打击行动,确保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围绕“质量提升行动年”,强化企业主体责任,改革完善质量标准体系,夯实质量基础设施,加快质量安全标准与国际标准接轨。。创新监管方式,强化对电梯、锅炉等特种设备监管。创新对新经济新业态的监管,把保护消费者权益、规避行业性区域性风险作为监管的重要着眼点。加强网络市场、广告市场监管,把线上线下监管结合起来。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推动跨部门联合检查,提高市场监管效率。将检查、检验、处罚的结果及时纳入企业信用监管档案。加强职业化检查员队伍,提升一线监管人员的专业能力。要加强法律法规的梳理修订。
(三)强化竞争政策的基础性地位,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树立公平竞争意识,倡导竞争文化,不能只讲产业政策、不讲竞争政策,不能只讲对企业优惠支持、不讲市场公平竞争。
要把实施竞争政策,作为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内容,在政府重要政策文件中突出竞争政策的地位。要认真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实施细则》,强化部门、地方政府的主体责任,提高公平竞争审查实效。对一些重点领域开展公平竞争审查跟踪分析,建立后评估机制。适时组织开展第三方评估,提高公平竞争审查的公正性、科学性和规范性。要加强对公平竞争审查的统筹指导,避免出台新的违背公平竞争的政策措施。
(四)加大知识产权创造保护力度,鼓励发明创新。要把实施知识产权战略作为创新发展的重要举措,持续深化改革,鼓励发明创造,加强保护运用,促进知识产权健康发展。
适应我国知识产权高速发展的需求,在推进知识产权注册便利化改革、提高审查质量和效率的同时,把工作的重点放在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上来。要针对侵权仿冒、恶意抢注等突出问题,加大执法力度,重点查处制假源头、重复侵权、恶意侵权等侵权违法行为。要逐步建立以知识产权为主要内容的创新驱动评价体系,并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要围绕“一带一路”战略,加强知识产权国际交流合作,遏制商标恶意抢注和专利仿冒侵权行为。
(五)适应消费经济新趋势新特点,加大消费维权力度。要树立消费者至上的理念,把维护消费者权益作为服务人民日益增长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任务,要重视消费硬设施建设,更要重视消费软环境营造。
要响应百姓期望和国际社会的关切,开展跨部门、跨领域、跨区域联合打假,坚决防止假冒伪劣滋生蔓延。突出重点群体,把老年人、婴幼儿、中小学生作为消费维权的重点。突出重点区域,把城乡结合部、农村消费市场作为整治重点。要突出重点产品,严格落实缺陷产品召回制度,保护消费者的人身财产安全。突出重要节点,把节假日、消费热点作为消费维权的重要时点。完善投诉平台,整合全国12315、12365、12331、12330、12358等投诉平台,为百姓提供便捷的投诉渠道。要突出社会共治,充分发挥消协组织和媒体的监督功能,用好公益性诉讼。要研究完善惩罚性赔偿制度,关键要惩罚到人,提高违法成本。